岩茶发酸的三种情况大不同!你的属于哪一种?_行业新闻_爱游戏app手机版下载,爱游戏登录,爱游戏官方app

岩茶发酸的三种情况大不同!你的属于哪一种?

发布时间: 2024-10-09    作者: 行业新闻  字号:    
   

  很多人品了武夷岩茶的岩韵之后,再去喝其他的茶类总觉得滋味寡淡!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就曾盛赞过:“

  不过,有些岩茶喝起来发酸,也是岩韵的表现吗?其实不然,武夷岩茶科研带头人姚月明在《武夷岩茶》一书中提及:“岩茶首重‘岩韵’,锐则浓长、清则幽远,滋味浓而愈醇,鲜滑回甘。”

  这句话让岩茶的岩韵显得不再那么虚无缥缈,而酸味显然不是岩韵的表现!那么,武夷岩茶发酸是怎么一回事?是变质了吗?还能继续喝吗?

  实际上,武夷岩茶喝着发酸其实存在三种可能:武夷酸、返青酸、工艺酸,并不都是变质引起的发酸!今天不妨随小懂一起来仔细地了解一番~

  提到武夷岩茶的酸味,知名度最高的非“武夷酸”莫属,这是一种由茶叶本身的多种内含物质形成的正常酸味,喝起来类似淡淡的梅子酸味。

  武夷酸现世于19世纪中叶,早在1847年,欧美茶叶专家罗莱特(Royle)成功从武夷岩茶中分离出“武夷酸”,为武夷岩茶后续化学成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。

  到了1861年,哈斯惠茨证实这种武夷酸并非单一物质,而是由没食子酸、草酸、单宁酸(儿茶素的一种)和槲皮黄质等形成的混合物,这些成分有利人体健康。

  因此,武夷酸是一种正面的酸味,其形成的机制原理与武夷岩茶制作的部分工序,包括做青的半发酵过程和焙火工艺,以及后期贮藏陈化密切相关!

  茶叶本身含有没食子酸、有机酸、抗坏血酸、维生素C、羧酸类化合物,及多种酸味氨基酸(谷氨酸、天门冬氨酸、谷氨酰胺、天门冬酰胺)等呈酸味物质。

  一般茶叶中的大部分酸味物质,会在制作阶段中与其他的醇类物质发生反应,从而消解掉酸味,制成的茶叶基本就没有留下什么酸味了。

  而武夷岩茶初制过程中的做青阶段,是由制茶师傅通过摇青和晾青两个工序交替进行,让鲜叶失水的同时散失青味,促进转化出花香、果香等怡人的香气。

  做青是岩茶发酵的起始,此阶段适度发酵的茶叶可以有效的进行充分的酶促反应,从而释放出适量的酸味物质,为后期武夷酸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。

  此外,焙火是形成武夷岩茶特色的关键工序,经过控制焙火的温度与时间,也会再度促进茶叶内含酸性物质的融合、转化,进一步确保武夷酸的形成与稳定。

  武夷岩茶耐于久藏,素有“三年为陈、五年为药、十年为丹”之说,而武夷酸多出现于贮藏多年的老岩茶之中,刚制成的岩茶中存在感很低,新茶往往喝不出来武夷酸。

  武夷山农科所高级农艺师刘国英曾对“武夷酸”作出专业解释:“陈年岩茶在一定的陈化期内茶汤都会有酸味。正常储存的岩茶发酸年限一般在5至15年内,之前和之后一般都无显著的酸味。”

  这是因为在长期的存储过程中,武夷岩茶的内含物质会发生更复杂的转化,不仅会醇化岩茶的香气、滋味,品饮时茶汤还会彰显出更明显的武夷酸。

  但武夷酸是岩茶正常陈化出来的酸,喝起来是协调、自然的酸味,酸而不腻,且入口后化开的很快,不可能影响岩茶的“香、甘、清、活”,不妨碍继续饮用。

  返青是武夷岩茶成品存放一段时间退火之后,干茶嗅到明显青草气,伴有杂味、霉味,品饮茶汤也带有青涩感、酸味显。若越喝到后面酸味越重,说明返青现象很严重。

  一般武夷岩茶出现返青存在两种可能,其一是焙火工艺不到位,如火功偏轻、烘焙时间短、次数少、摊叶厚等导致焙火不足、茶叶含水量过高,新茶退火后很容易返青。

  其二,则是与武夷酸一样是在后期存储过程中出现,但返青酸相比武夷酸可就差远了!这是因为只有在贮藏不当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返青,随之而生的也是负面的酸味。

  在贮藏期间,由于存储环境潮湿、没有离地离墙存放茶叶,甚至没有密封好、让茶叶直接暴漏在空气中等原因,都可能会引起武夷岩茶返潮吸水,出现返青现象。

  而当受潮的茶叶含水率超过8%以上,就易发生“水热反应”,酶促茶叶中的活性成分产生乙酸、丙酸等酸性物质,注水冲泡后茶汤便会出现返青酸。

  一泡岩茶的茶汤出现返青酸,入口酸味明显、一泡比一泡酸,且含于口中久久不易化开,汤中还伴有明显青味、苦涩感,则是返青酸无疑了,喝起来令人强烈不适。

  工艺酸就是武夷岩茶因工艺欠缺而出现的劣质酸味,比如杀青、揉捻之后的鲜叶不进行及时烘焙,在长时间的湿热作用下,鲜叶发生酶促反应易滋生酸性物质。

  做青是奠定武夷岩茶品质的物质基础,而决定岩茶做青质量的两个关键——发酵和走水,二者大都依赖摇青来实现,很考究制茶师的摇青功力。

  若是摇青过重,走水是到位了,含水量一下子就下降,但也会让鲜叶过度发酵、红变过多,由此产生酵味(发酵的微酸味),成品茶叶的香气也会变得低沉、浑浊。

  反之,摇青过轻,则会让鲜叶走水不完全,含水率过高,发酵程度偏轻,也就是青草气没有很好地散去,促使最后制成的岩茶青气明显,品质不佳,也不易储存。

  此外,做青后没有及时晾青、焙火完成后没等到干茶温度下降就直接密封,成品岩茶也也许会出现闷酸味。若原料采摘等级低、鲜叶粗老茶梗多,梗老难杀熟也可能让岩茶出现酸味。

  综上所述,武夷岩茶出现酸味存在的三种情况,武夷酸是制作工艺把控得当、且后期正常存放的老岩茶中较为常见的正面的酸味,酸而不腻,不会带来不适感。

  相反地,由于武夷岩茶焙火不足或存储不当出现的返青酸、或所有的环节工艺欠缺带来的劣质酸味,这两种都属于负面的酸味,甚至带来令人不适的“酸呕感”,不建议品饮。